。。4月的上海,早已是莺歌燕舞。4日中午,记者甫下飞机一走出浦东机场,便明显感觉到了这里温暖湿润的气候所催生的初夏浓郁气息。
。。街道两旁一座座风格各异、现代化味道十足的高楼大厦挟着一股浓浓的商业气息扑面而来,让人领会着这里经济的繁荣以及繁荣背后残酷的商业竞争。
。。
。。 感受琐碎中的忙碌
。。
。。天津中化服装浦东外销部位于亚洲第二、世界第三高楼——金贸大厦的17层,是大厦内唯一一家服装外贸公司。
。。走进位于17层的天津中化服装浦东分部,偌大的办公室内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嘈杂与繁忙,六七名员工静静地忙着自己的事情。200平米展厅内陈列着一排排的面料样品和他们自行设计的各式童装、女装,向来人展示着公司的特色与实力。
。。经理办的潘勇告诉我,“这两天,公司接的一个日本定单在工厂出了点问题,3000多件成衣不合格,因为要赶交期,所以有10多个员工都下到工厂去‘救火’修补,已经干了一夜了还没有回来。近来一直“盯”在上海的老总马卫民也亲自上阵。公司副总经理李迎军则去了另外的工厂。”
。。于是,我和在场的几个业务员聊了起来。这都是些很年轻的面孔,20几岁的脸上透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。他们的办公桌上,堆满了各种单据夹子和传真、文件以及客户资料,可以想见平时的繁忙。
。。一位叫季学芬的女孩告诉我,一般每个业务员手里都有二十几个订单。一个单子彻底做完,少则3个月、多则4个月。既要与客户洽谈,还要寻找面料、厂家,联系客户、出运,以及最后制单、结汇等工作。业务十分琐碎。
。。“现在公司92%以上是日本客户。日本客人最为严格。本来服装就是一项琐碎的工作,我们很少有晚上7点半以前下班的。工作到十一、二点钟是常有的事,有时周日也得过来……”
。。我与季学芬的谈话多次被电话铃声打断,都是客户、工厂打来的,她基本是边工作边与我谈。看到她手头一大堆活计,我实在不愿再多给她添乱。而其他业务人员陆续赶回来后也一样忙碌,办公室里接传真、打电话的声音此起彼伏,似乎每个业务员都会讲日语和英语,这让记者很惊讶。
。。可能是服装行业的特性所决定,业务员大多是女孩子,洋溢青春气息的笑声不时回荡在办公室内。让人感觉到忙碌中的快乐。
。。
。。 抢滩上海,吃尽“闭门羹”
。。
。。当夜幕降临、华灯初上时,公司副总经理李迎军风尘仆仆从外面赶了回来,一脸的疲倦。在和记者攀谈时,这位属猴的副总真有点忙昏了头,竟一时算不清自己的年龄。
。。他从一开始就参与了筹建浦东外销部的整个创业过程。如今眼看着浦东分部一天天走向成熟,而他的宝贝女儿却因他一直忙于上海的业务疏于“管教”,迷上了明星演艺而准备放弃现在的学业,这成了最让李迎军头疼而又深深愧疚的事情。但说起公司,他似乎又忘了一切,眼中放出兴奋的光芒。
。。天津中化服装之所以选择抢滩上海,既是公司做出的战略调整,也是客户提出的需要。一直以来,天津中化服装都是以中低档、大批量生产为主,难以满足日本客户对高品质、高档次服装的需求,一些日本客户便在一年前提出希望能在上海开展合作。考虑到上海的经济环境、人员素质、设备、信息流通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,公司也早有意将业务转向高附加值产品,谋求更快发展。双方一拍即合。
。。开创新局面经历了难以想象的困难。业务新、客户新、工厂新、人员新,每走一步都困难重重。
。。李迎军印象最深的就是找服装厂合作,起初很多江浙一带的工厂都不愿理睬他们。在找到江南地区最大的民营服装厂——“茉织华”时,接连几次被拒,甚至连大门都不让进。最后好不容易利用一家面料厂谈判的机会才建立了联系。从创业到现在,他们几乎撞遍了三四百家服装厂的大门,最终与江浙一带70余家工厂建立了业务联系。至于在此期间吃了多少闭门羹,受了多少委屈,只有他们自己知道。
。。在浦东设立外销部以后,公司在天津的一些客户如住友、三井丰岛、田村屋、丸红等也把部分业务带到上海交给天津中化服装做,公司本来不愁客户。但为拓展资源,尽早实现客源本地化,浦东外销部还是做出了积极的努力。
。。当时大厦内一家比较大的日本公司,是公司极力争取的对象。最初业务员去了几次,都遭“软”拒。后来总经理马卫民亲自出面也未能谈成。
。。连遭冷遇,深深伤害了一向好强的马总经理,她曾为此偷偷流下了难过的眼泪,并发誓一定要“拿”下这家公司。今年,利用一次去日本出差的机会,马卫民几经周折与这家公司在日本的总公司取得联系,最终采取这种迂回的战术,实现了联手合作。
。。如今,这段往事已成为天津中化服装在上海创业史上的一段佳话。
。。
。。 艰苦创业--“累,但快乐着”
。。
。。天津中化服装浦东外销部在金茂大厦17层的办公环境应该说无可挑剔:宽敞明亮的办公室,一共600平米的面积有着足够的办公、展示与会谈空间。透过玻璃窗即可眺望不远处的黄浦江。
。。但相比工作环境,居住条件却有着天壤之别。4月5日晚上9点多钟,当记者冒雨赶到位于10多公里以外的员工宿舍时,几乎不能相信眼前所看到的一切:十几个人挤在一套三居室的房子里,每个房间平均住四五人,行李、用具凌乱地堆在屋内。上下两层的军用床,让人不由得想起大学生宿舍。
。。就连李迎军这个副总经理也不无例外地与员工挤在一起。他们专门聘请了一位上海当地的“阿姨”,二十几口人每天就围在客厅的餐桌吃着“大锅饭”。
。。谈起这些,李迎军不无调侃地说,“我们这是‘工作在美国,居住在阿富汗’。现在公司在上海正处于攻坚阶段,各项开支都比较高,得节俭过日子”。他告诉我,在金茂大厦办公实际是一种实力的象征,很多客户看到公司有这样好的办公环境,就增强了信任与好感,自然也就愿意与我们合作。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。所以天津中化服装浦东分部每年才舍得掏出这100万元的租费。
。。目前在这里工作的很多人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,业务员平均年龄二十三四岁。生活条件的艰苦、工作压力与挑战,并没有吓倒他们。
。。在两天的采访中,每一位员工都那么充满激情和敬业,以乐观态度笑对一切困难,令我深为感动。一谈起公司,他们言语中自然流露出深深的感情。或许是因为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,或许是倾注了太多的心血,他们已完全把自己融入到了在上海的这份事业中。
。。王高华、孟庆满、杨娜都是从天津总公司调过来的,她们告诉我:虽然苦点累点,但在这里工作很快乐、很充实、有成就感。这里的员工都是年轻人,工作氛围特别好。她们偶尔也会在完成一天的工作后出去逛逛街,或者happy一下。虽然这样的时候并不多……
。。一个朝气蓬勃的整体,在艰难创业的苦与累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。
。。
。。 雏燕展翅,风雨中前行
。。
。。一位叫王惠宝的新业务员,刚到天津总公司三天就被派到了浦东分部。这几天他一直陪马卫民总经理接待日本客户。他告诉我,以前与那么多外贸公司打过交道,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“玩命”的。
。。一位叫朱晓琳的业务员,两天前接待的客人一拨接着一拨,竟然“忙晕了菜”,连着两天没有吃饭;而业务员杨娜则有两个月就没有在凌晨两点前休息过……大多数人在用激情透支着他们的青春与热血。
。。究竟是什么力量,让这群年轻的心聚在一起,为了一个目标不顾艰辛地去忙碌呢?对这个问题,几乎所有员工都给了我相同的答案:那就是他们是一个优秀的团队,是一个团结而奋进的整体。
。。4日晚9点钟,我终于见到了总经理马卫民。从春节以来就没有好好休息过的马卫民看上去脸色有点苍白,但精神很好。她刚陪同来自日本最大的女装公司——cross plus的荒木和坂口从缝制工厂回来。但谈判还得继续。
。。马卫民不时提醒负责此项业务的杨娜做笔记,并提示她今后应注意的问题。言传身教之情殷殷可见。
。。日本cross plus公司一向以“严格”著称,在检查工厂送上来的样衣时,公司代表荒木甚至都不放过钉扣子的线和衣服的熨缝。与如此认真的客户打交道,难度可想而知。
。。身兼天津中化服装总部和浦东分部老总的马卫民,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呆在上海,既因为浦东这块儿业务的重要,也由于业务员太年轻。新人、新客户、新地区、新业务,她只好手把手地带一程,等他们羽翼丰满。
。。当天她与日本客人的谈判一直持续到半夜12点才结束。当4月5日中午,我再次来到公司办公室的时候,她们还在谈。午餐时,马总经理就带着日本客人在楼下的餐厅吃了个便餐。谈判直到下午两点半送走日本客人才结束。之后,马卫民稍做布置,便又匆匆赶往了工厂,因为要赶在4月12日前出日本客户的成品。
。。第二天一早,上海阴霾密布的天空,下起了不小的雨。出发返回北京前,我再次赶到天服浦东分部,做最后的实地调查。时逢周六,但几乎所有员工都来上班了,包括那个信誓旦旦送走日本人后就好好睡一觉的杨娜,办公室内依旧是一派繁忙的景象。而马卫民总经理昨天下工厂直到半夜才回到宿舍,早上还没有来。
。。采访期间,一直奔忙不息的马卫民,竟然忙得连半个小时的时间都抽不出来给我,成为此行上海的一点缺憾。
。。中午时分,当飞机载着我腾空飞起时,外面的雨仍在下个不停。透过机舱外薄薄的雨雾,我的思绪飘向了远方。两天来的一幕幕镜头重新闪现在脑海中。眼前仿佛仍然晃动着天津服装中化人那不知疲倦的身影,还有他们执著而认真的神情……
。。凄雨冷风之中,一种深为中化人拼搏奋进精神的感动包围着我,机舱外蔼蔼雾气中,我仿佛看见一只羽翼渐展的雏燕,正在黄浦江上空迎着疾风细雨,努力向前飞行着。
。。
。。